他叫侯领群,来自陕西永佳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一名中共党员。他怀着对法律援助事业的无比热爱,怀着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无限热情,毅然放弃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离开温馨的家,加入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法律援助律师行列,他是陕西省众多志愿者律师的一个缩影。
2020年10月,侯律师在北京参加司法部“1+1”行动启动仪式后,前往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服务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开展为期一年时间的法律援助服务。当天,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路程,刚到达服务地就受领了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一起法律援助刑事辩护案件,第三天就要早上开庭。他不顾旅途的劳累和身体的不适,立即开始阅卷和做好第二天会见的准备,工作至次日凌晨2点多,顺利完成了案件庭审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第三天正常开庭。他这种对工作的敬业精神,给服务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在一起财产损害赔偿案办理中,侯律师和法官、人民陪审员往返60余公里的山路,一路颠簸加上缺氧导致头晕目,但是,身体的不适并没有影响他对工作热情。他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几村村委会人员找到侯律师,反映村民通过村委会把资金投给某企业,由于企业经营等原因导致村民投入的资金存在风险请求法律帮助。侯律师耐心细致地询问解答,认真审慎地撰写法律文书,为村民维权提供了法律帮助。
侯律师在解答咨询、代书、代理案件中,深刻地体会到法治宣传在当地的重要性。他送法进学校、村委、社区、单位、寺院。在一次法治进校园的活动中,学校领导拉着他的手说“真心希望您下次再来,也给学生的家长们讲一讲”。
转眼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就要结束了,县司法局领导诚恳侯律师能留下来为兴海县再服务一年,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一年服务期届满时,他请假回到陕西宝鸡老家,却醉氧了。家里人说:“看来你不是这里的人呀”。他说:“是的,我是青海人”,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在家里,每天都会接到兴海县群众的法律咨询电话,他总是耐心仔细地回复。2021年他带着法律服务团队,在海南州组织的民法典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
2022年正月十五前夕,他的岳父走了。那一刻,往事一幕一幕浮现在脑海,耳边响起了岳父关心的话语:“孩子,你在青海怎么样?还适应么?家里都好,你要安心工作”。有一次,妻子他打来电话:“你一定要回来啊,老爸快不行了!”。他只请了两天假,在医院陪伴了老人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第三天的晚上就坐上了西行的列车。他知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既然选择了法律援助公益事业,就要全力做好,因为兴海县河卡镇加拉确什滩的村民还在等待着他。这是一起因修建水电站而移民的七十五户经济困难的村民与开发商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了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侯律师数次奔波于兴海县和共和县之间,耐心做好村民思想工作,为化解矛盾打下良好基础。往返途中,他忍受腰肌劳损带来的疼痛,一起工作的“1+1”大学生志愿者心疼地对他说:“侯老师,您去医院看看吧,让村民们来兴海县吧,您也可以休息休息”。他说:“七十五户啊,这么多人到兴海往返不容易,也不利于疫情的防控,还是咱们来回跑方便更村民”。前后共历经近40个工作日,行程近3千余公里,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36万元。
转眼到了2022年的5月。县司法局领导和同志们对他说:“侯律师再续一年吧,刚好三年”,青海省司法厅公法局也打来电话:“侯律师,留下吧!”,他又何尝不想再续一年。看着那一条条圣洁的哈达,侯律师知道他和这里的群众所结下了的深厚情谊,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洁白的雪山、清澈的蓝天、淳朴的群众,能来大美青海,人生无悔。不论走到哪里,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带着对高原群众的情怀,能加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行列”,这何尝不是心灵的升华。
青海行——最美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