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监察 > 正文

记厦门市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

时间:2024-05-25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长安网  

  应急先锋,时刻准备冲锋

  ——记厦门市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

  □记者 余晶 实习生 蓝河珍 吴一澜

  在厦门市集美区,活跃着一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筑牢抢险救灾平安防线、热心志愿公益的“应急先锋”队伍——厦门市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金牌工人杨水发,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在队伍里找到人生的方向,成为平安集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时刻准备冲锋

  将人民安危扛在肩上

  2023年7月31日,集美区西滨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被轿车撞翻在地,摩托车驾驶员被卷入车底,情况危急。

  事故发生时,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正集结在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仓库门口,检查、维护为抗击台风“杜苏芮”所准备的各类救援器材。

  接到消息后,放下器材冲到事故现场、及时制止驾驶员倒车行为、快速判断伤员情况及倒地位置,在队长杨水发的指挥下,队员用1分钟实现“抬车救人”,5分钟完成“应急救护”,合力将伤员从车底救出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正因为有多年的救援经验和掌握应急救护知识,我们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救援。”杨水发说。

  关键时刻冲在前、干在前,2016年抗击超强台风“莫兰蒂”期间,团结协作是这支队伍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前场柿树村因海水倒灌水位已达一层楼高,村民被困村中”,当天早上5时,队伍接到支援消息后,杨水发立即带一组队员出发前往救助。

  村内一片汪洋,在杨水发的指挥下,队员分工协作,利用救生绳、冲锋舟等工具涉水至灾民房屋,将受灾群众逐一背出,转移至安全地带。

  历经10多个小时,直至全部灾民安全转移后,应急队员才前往村部临时安置点休憩,“有的队员连救生衣都没脱就躺下睡着了。”杨水发回忆道。

  热心志愿公益

  让急救知识入脑入心

  “厦门一女老师突患爆发性心肌炎,生命垂危,急需A型血。”3月13日,一则号召献血的信息在群众朋友圈转发,引起广泛关注。

  杨水发也关注到了这则信息,在安排好当天的勤务工作后,他便赶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献血点参与献血。

  “血型匹配,有需要,刚好我也可以做到。”当被问及献血的个人感受时,杨水发这样回答,在他眼里,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挽袖献血,传递大爱,这是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一个生动缩影。2014年9月,经厦门市红十字会研究同意,在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基础上正式组建厦门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

  爱心不变,专业升级。2023年3月,大队成立杨水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劳模工作室。据悉,该工作室由队内15名优秀应急救护师资组成,后续将重点强化队内应急救护员培养,并结合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六进”活动,大力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

  据统计,2020年以来,厦门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公益培训446场,受益人数达26491人次;选派参与“为民办实事”项目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多达165人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434人次。

  练就高强本领

  让队伍素能提质增效

  90多名队员中,退伍军人有32名,占队伍人数的1/3。他们“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合力打造出应急处突的“钢刀利刃”。

  像往常一样,训练教官卢威全每周都要和杨水发碰面,调整队伍下周的训练计划。“如果上周某个科目训练效果不好,这周就要调整,强化训练。”据卢威全介绍,队伍还在年中、年末两个时间段对队员考核检验,并公示,考核结果能让学员清晰认识到日常训练中的优势和不足。

  “队长热心公益,所以‘手把手、一对一’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队员杜晓忠说道。为提高应急救护培训效果,杨水发不仅让队员在内部会议上畅所欲言,纷纷提建议、献计策,还鼓励队员在对外培训时使用“闽南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并针对不同的群体,灵活采用不同的引入案例、培训方式等方法,让每个人都听得懂、学得会。

  据悉,队员在练好应急救护、应急救援、体能训练等“必修课”的基础上,队内还依据个人性格和兴趣,重点培养擅长领域应急技能,并选派优秀学员至省、市红十字参加应急救护师资培训,选派骨干师资参加各类应急救援联合演练活动,以实战经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duiwujianshe_0524/432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