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第72个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少年法庭工作新闻发布会,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建平出席发布会并通报近年来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情况,会议发布了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白皮书(2018年—2021年)、全省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微创新司法举措。
陈建平介绍,2018年以来,江西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对标“走稳前列、争做标杆”工作目标,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为护航全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全面谋划部署,开启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新征程。2018年以来,江西法院坚持高位谋划、全面部署,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制度机制、审判力量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少年审判工作。省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制发《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规划纲要(2022年—2024年)》,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全省法院成立116个少年法庭,508名法官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其中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161人,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27人;涌现了省法院刑一庭“女子合议庭”、萍乡市安源区法院“陈淑工作室”等一批特色审判主体。二是严格公正司法,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2018年至2021年,全省法院判决生效未成年人罪犯5293人,占全部生效罪犯的2.81%,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轻刑的比例达77.06%。坚持零容忍立场,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严惩不贷、决不姑息,一审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676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2%,对杀害小学生的王某甲、强奸杀害未成年人的李某依法判处死刑。一审审结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案件76647件、行政案件111件。三是主动担当作为,切实提高少年法庭工作质效。全省未成年人犯罪保持低位运行态势,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为1.39%,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江西少年法庭、“反拐”等工作获最高法院肯定,省法院在全国法院“反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两次专题拍摄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饶王某甲故意杀人案、萍乡刘某等12人“校园暴力伤害致死”案等5篇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2部微电影获得全国奖项;全省法院有9个集体、4名个人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先进个人等全国性荣誉称号。四是加强特殊保护,打造有江西特色的审判工作机制。全省法院坚持专业化方向,秉持“人性化”司法理念,积极推广“圆桌式”“课堂式”审判模式,将红色教育、法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审判全过程,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开展判后帮扶帮教,完善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构建完善“两条龙”工作协调机制,汇聚共防共护合力。2018年到2021年,全省法院开展司法救助569人次1550余万元,开展法律援助4053人次,帮助未成年罪犯复学、就业106人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290人次,判后回访1476人次,围绕控辍保学、校园管理、户籍管理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310条,设立少年审判相关工作室54个。新余渝水法院“心岸家庭学校”、鹰潭月湖法院“一图两卷三书两刑”少年审判机制、南昌两级法院“爱心家园”服务体系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也逐渐成为江西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名片。五是强化法治宣教,营造未成年人保护浓厚氛围。省法院打造“三叶草”青少年普法教育品牌,推出系列《关爱青少年成长自护教育手绘漫画》,被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转载。推行“一把手”任法治副校长,全省法院共有1196名干警在1213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履职1829次。中基层法院“一把手”担任法治副校长117人,实现全覆盖。全省法院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或关爱站等68个,省高院与省图书馆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教,开展“我的成年日”“呵护青春花蕾”等活动1600余次,受众100余万人次,把法治大道理讲成形象小故事,让青少年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据悉,下一步,江西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特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不断推动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取得新发展。
与会负责同志还分别就相关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社、中新社、法制日报、凤凰网、江西卫视等十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及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全体干警参加了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