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大机制”,提升普法“常态长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机制,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机制,1000余名干部接受党校法治教育培训;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考法机制,200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讲法机制,80余名党委(组)书记讲授法治课。
紧扣“三个着力”,提升法治“品牌影响”。在宣讲、实践和典型评选上下功夫,打造具有淮北特色的普法文化品牌。着力开展普法宣讲。组建五支“八五”普法讲师团,开展法治讲座200余场次;着力开展“普法夜市”活动,惠及群众2万余人,发放法律读本、普法宣传物品3万余件;着力开展普法先进评选,评选“十大法治人物”“十佳普法宣传员”“普法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推进“三项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培育“法律明白人”2327名;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创成“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83个。推进“淮北普法”新媒体普法矩阵创新工程,新媒体普法矩阵年度浏览量达5000万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