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真相大白初心可“鉴”
孟刚(左一)在指导同事分析检材。
孟刚(左中)在仔细观察送检样本。
个人名片:
孟刚,男,1963年生,现为安徽医之本司法鉴定所负责人、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
所获荣誉:
2021年,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授予“公益先锋人物”;2022年,被合肥市司法鉴定协会评为“2021年优秀司法鉴定人”。
近日,司法部公布了《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名单(试行)》,我省有4名司法鉴定人入选“国家队”,孟刚就是其中之一。抠细节求极致的他,在20余年来的职业生涯里,主持疑难死亡案件鉴定2000余件,拨开迷雾,还原事实,让真相大白。
一股韧劲追因溯果
司法鉴定是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及专门知识对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鉴定意见常常是解决纠纷的关键证据,涉事双方基于利益冲突在鉴定时常常针锋相对。
2019年5月,发生在我省某精神病院的一桩死亡案件,经历了一系列法律流程,医患双方仍然存在巨大争议。眼看死者离去已一年有余,尸体仍然停放在殡仪馆,为了化解僵局,相关部门找到孟刚,希望查明真相。
孟刚顶着压力,接受了挑战。经协调公安部门,他调取了死者生前住院期间的录像,邀请派出所民警、医院代表及死者亲属到鉴定所共同观看,对死者亲属提出的疑点进行确认。再经过详细的尸表检验、尸体解剖、病理检验,最终排除了机械性损伤及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可能,确定为心源性猝死。在铁的事实面前,医患双方均接受了这一鉴定意见。在此基础上,案件最终得以化解。
令孟刚感到意外的是,后来死者亲属给他送去一面印有“正义之手,公正之神”字样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他们说,从司法鉴定中感受到了公平与正义。
一股钻劲解开谜题
2017年,孟刚团队发表的“脾脏破裂时间推断”研究成果,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沉甸甸的奖杯背后,是孟刚团队长达十余年的潜心钻研。
2005年,合肥市某小区频频发生盗窃案件,居民反映强烈。公安民警经过一个多月的蹲点,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擒获并送至看守所。三周后,该名犯罪嫌疑人因外伤性脾脏破裂进行了脾脏切除术。随后,他控诉脾脏破裂系当时抓获他的民警殴打所致。
为查明事实真相,检察院委托孟刚对脾脏破裂时间进行鉴定。孟刚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认为脾脏破裂时间应当发生在48小时以内,由此可以推翻犯罪嫌疑人的控诉。后经查证,其脾脏破裂系他因所致。
案件结束了,孟刚的研究却没有画上句号。他把“脾脏破裂时间推断”列为团队课题,带领大家搜集案例、归类分析,历经十余年,终有所成。
一股干劲服务社会
“融合医鉴法,服务于社会”是安徽医之本司法鉴定所的质量方针,也是孟刚对自己的要求。这些年,他提供咨询服务近3000人次。对前来求助的当事人,他热情细心,从法律、医学科学的角度予以细致解答,同时,他还注重引导当事人理性面对矛盾与纠纷,他的付出对于矛盾化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疫情防控中,孟刚执笔起草了《冠状病毒病-19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查验操作指南(试行)》,在《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为新冠肺炎病理尸检操作提供基础指导。目前,该操作指南已翻译成英文稿,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公心为民 “证”在路上
刘冬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
刘冬(左二)实地调查核实申请人信息。
人物名片:
刘冬,男,1987年生,本科学历,现任灵璧县公证处副主任。
着急的话语,焦虑的神色,渴求的眼神。面对前来办证的群众,刘冬总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当事人急匆匆来、笑逐颜开离去。
高效服务解燃眉之急
“我想办担保公证,很着急,能办吗?”今年4月18日,刘冬收到一通电话。对方是一家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拟吸纳产业帮扶资金入股来解决发展问题,镇政府为了确保资金安全,要求其用其房产、机器设备进行担保并办理公证。
鉴于该公证关系到产业帮扶资金的安全,以及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刘冬主动对接镇政府,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起草入股合作协议。在刘冬的指导和帮助下,合作社仅用两天的时间就拿到了公证书。“没想到这么复杂的公证事项能够这么快办成,真的感谢刘主任。有了这个公证书,我对以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合作社负责人激动地说。
2015年以来,刘冬共为全县20个乡镇(经济开发区)办理涉农公证600余件,涉及扶贫入股资金、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亿多元。
创新探索不见面公证
“您好,我是公证员刘冬,现在通过远程视频形式,为您办理委托公证,准备好了么?”“我准备好了,太感谢你们了!”这是刘冬办理远程视频公证的场景。
2020年7月,某企业主管人员方某来到县公证处寻求帮助。方某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滞留意大利无法回国,但公司急需法定代表人本人处理公司有关事务,以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因此,希望通过办理委托公证方式,代为行使法定代表人职权,使企业恢复运转,避免更大的损失。
经研究,刘冬决定采用远程视频的形式,在线上为当事人办理委托公证。为确保公证书的合法性与严谨性,刘冬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对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并与金融机构对接,审核委托事项涉及的相关合同条款,依据《电子证据法》固定文书文本证据,并做好技术保障。
到了约定的日子,刘冬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告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公证事项的法律内涵,在视频电子眼的“注视”下,完成了人像比对、审核、签字等公证流程,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公证程序合法真实有效。经过近20分钟的连线,该项公证顺利办理完成。
远赴边疆支援践使命
2021年7月,刘冬接受指派,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司法局对口支援。山南市仅有一家公证处,3名公证员,公证法律服务资源十分紧缺。
刘冬到达服务地后,克服高原反应的困扰,积极了解当地社情民意、宗教政策、生活习惯,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援藏期间,刘冬主动为山南市公证处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公证人员答疑解惑,在办证一线参加日常值班、参与办理公证200余件、起草法律文书150余份、下乡调查核实10余次,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获得了山南市司法局的高度评价。
一身正气勇担当
张琼(右一)与同事进行业务交流。
张琼在工作中。
个人名片:
张琼,女,197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阜阳市司法局立法科科长。
十几年来,她始终用“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干警形象。
八千余次与零差错
张琼曾从事律师管理工作9年多,期间有一组数据对比,足以体现她的精业敬业:承办律师、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初审、执业年检等事务8000余件次,实现零差错。
一丝不苟就是张琼的工作态度。她严把律师准入关、关注律师资质的动态管理,加强实质审查,通过参保情况必查、工伤鉴定必核,将30多名提供虚假材料、企图骗取律师执业许可的申请人关在律师队伍大门之外,将20多名通过虚假手段取得律师执业证的人员清理出律师队伍,为广大律师营造了公平竞争的执业环境。
她一手抓惩戒,一手抓维权,全面推进律师制度改革。她承办的投诉查处案件,做到了质量过硬,经得起复议、诉讼、巡察监督,让投诉人口服心服。她注重维护律师执业权利,积极协调解决个案,推动律师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能用、好用,经常深入律师事务所实际操作体验系统功能,听取律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意见,多次协调解决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敢于说不善于说行
2019年,阜阳市司法局完成机构改革后,张琼勇挑重担,从事合法性审查工作。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差事,要对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开展事前审查并提出专业性法律意见,以供参考。为此,她经常加班加点,对法律政策进行充分研究、强化合法性审查意见析法说理,确保审查意见权威、准确。
在一件合法性审查事务中,有一家企业请托打招呼,希望她在政府拟作出的与该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决策中给予通融。经审查,这项要求一旦作出,将违反当时即将生效的《民法典》有关规定,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张琼拒绝了请托要求,依法出具了审查意见,并得到市政府采纳。
面对问题,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面对诱惑,她严格自律,多次将他人赠送的土特产、购物卡自费寄回去。
接地气才能真管用
今年5月1日起,《阜阳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凝聚了张琼的心血。
因工作能力突出,2020年张琼到任立法处。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犬只管理关系千家万户,在《条例》立法审查过程中,她组织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接地气就能发现真问题。她发现送审稿中关于一站式办理养犬登记的规定,虽然形式上便民,但实质上增加了养犬人的经济负担。为此,她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并在修改送审稿时加以纠正。
此外,她还切实履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职责,已纠正违反上位法的备案文件13件,数量为近年来设区的市之最。
当好群众“服务员”
余府成向村民开展民法典宣传。
余府成到帮扶农户家中走访。
个人名片:
余府成,男,中共党员,1970年生,现任宿松县司法局高岭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22年,被授予“安庆好人”称号。
“我们有很多身份,调解员、宣传员、监督员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身份要记住,那就是群众的‘服务员’。”作为扎根基层30载的“老司法”,余府成想干事、能干事、努力干成事,收获了群众的口碑。
平息纷争擦亮为民底色
高岭地处宿松县东北,与太湖县、望江县接壤。地处三县接合部,摩擦纠纷在所难免。
去年冬天,高岭乡村民杨某在自家承包地里烧荒草时,火势随风蔓延,烧毁相邻陈某的3棵树木。陈某两次要求杨某赔偿损失,村调委会也出面协调未果,便找到了司法所。接到调处申请,余府成进村走访,了解到双方在赔偿数额方面存在分歧。为避免矛盾激化,余府成首先对杨某不顾安全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指出其理当赔偿陈某的损失。同时,引导陈某降低赔偿期望值,经过两次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这些年,余府成以维护社会平安和谐为己任,健全建立乡、村级调委会10个,注重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筑牢了“第一道防线”。2021年,余府成开展纠纷排查40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0余起。
驻村扶贫彰显实干本色
2014年下半年,余府成响应号召,担任汪冲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从此,他吃住在村,沉下心来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开展综合治理、建设法治乡村,这一干,就是六年!
余府成刚驻村工作,便以加强组织建设为抓手。汪冲村总支下设2个支部,党员81人,余府成要求村里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以及村务、党务季度公开制度,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了发展生产,余府成到县农业农村局争取相关资金和项目,改善基础农业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户113户。宿松县司法局也协调了10万元资助该村发展稻谷种植合作社,有效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此外还协助村里修建了八条组级道路,把惠民落到了实处。
在余府成等人共同的努力下,汪冲村2016年实现村出列,到2020年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余府成兑现了当初自己许下的“有一个贫困户不脱贫,我就决不离开汪冲村”的诺言。
带头示范淬炼党员成色
今年4月12日上午,正忙着调处纠纷的余府成接到一通紧急电话:“你母亲快不行了,赶快回家。”挂断电话,余府成急匆匆往县城赶。94岁的母亲在不舍中离世了,余府成跪拜在母亲面前,泪水不停滚落。
怎样操办老人家的丧事?至亲、好友纷纷出主意。“要按传统习俗来办,不能比别人家办得差。”“两个姐姐都在外地,因为疫情赶不回来,你得拿定主意……” 听着大家讨论,余府成心里五味杂陈。以前,当地尚有厚葬的习俗。近年来,正在倡导移风易俗,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必须带头响应。
在理与情之间,余府成找到一个平衡点。他说服了亲人,下定决心简办丧事,为母亲举行了简朴的告别仪式,没有震天炮竹、没有哀乐扰民、没有迎来送往,有的只是默默守护和无限哀思。
稿件来源:2022年7月28日安徽法制报第二版司法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