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人民日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启用

时间:2022-06-29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法院网  

   5月31日上午,首个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在重庆市江津区米邦沱码头正式启用,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在长江上游有了救护场所。

   据了解,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跨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及其他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持续加强长江干流和支流珍稀濒危及特有鱼类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重庆市江津区法院与市鱼保处、江津区林业局共同打造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

   该收容救护中心是一艘总长21米,型宽5.2米、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收容救护为主要功能的主题船舶,内部具有与长江水体同质性独立救护船舱,可及时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巡护中拦获、查处中收缴珍稀特有鱼类实施收容救护。

   据西南大学教授、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维志介绍,为确保收容救护的规范有序和科学高效,该收容救护中心以船舶形式建造,船舱内配备了观察池、救治池、康复池和驯化池等基础设施,以及药品柜、器械柜等设施,以保证收容救护环境与长江自然水体的同质性,避免因救助运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珍稀鱼类的应激反应,极大的增加了珍稀鱼类的救护成功率。

   (刘洋 吴辉 胡雅茹)

  


原文链接:https://cq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6/id/67253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