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 正文

“断线”五十余载的恩情 被民警续上了

时间:2024-05-0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长安网  

  

  余尔运(中)夫妇与依不拉音·托乎提(右三)一家畅聊。通讯员 李新安 摄

  “警察同志,能帮我们找找恩人吗?”5月4日17时许,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儿女的陪同下走进尉犁县公安局古勒巴格派出所,请民警帮他们寻找54年前的恩人——阿布都热合曼·克热木和依不拉音·托乎提。

  85岁的老人余尔运讲述了54多年前,他们一家在古勒巴格乡哈达墩村被救助的经历。

  1970年春天,余尔运携妻儿5人背井离乡来到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务工。人生地不熟,夫妻俩带着3个孩子生活,吃穿住行都成问题。这时,哈达墩村村干部阿布都热合曼和依不拉音了解到他们的困难。

  “当时村委会的条件有限,阿布都热合曼就把自家空置的老房子腾给我们住。当时,我小儿子只有1岁,阿布都热合曼和依不拉音家里有奶牛,两人就轮流给我们送牛奶、送蔬菜。我爱人身体不好,他们经常来帮我们干活。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余尔运回忆道,他们一家在哈达墩村大约生活了两年半,生活日渐好转后,举家搬迁至乌鲁木齐发展。由于当时没有通讯工具,交通也不便利,一家人为了生计不停奔波,渐渐与村里人失了联系。

  虽时光流逝,可余尔运和妻子肖秀英早在心里埋下了回村谢恩的念想。

  “父亲经常望着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发呆,他也常跟我们讲,那些年在尉犁县生活的往事,很多次他想来尉犁县寻找恩人都被我们拦下来了,因为距离较远,怕老人出门在外不安全。”陪同父母一同前来的余尔运的小儿子余斌告诉民警。

  这次趁着“五一”假期,余斌带着父母一路寻找到了古勒巴格乡,但是50多年过去了,乡里变化很大,一家人实在找不到当年的住处和那些熟悉的人,这才走进了派出所。

  派出所所长钱华超被这段跨越50多年的暖心故事深深打动,当即表示将竭尽全力帮他们找到恩人。年代久远,重名也多,寻找有一定难度,但民警们没有放弃,根据线索挨家挨户寻找。当天18时许,民警终于找到了依不拉音一家,带着余尔运一家前去“认亲”。

  

  在民警的帮助下,余尔运夫妇(左二、左三)找到了依不拉音·托乎提。通讯员 李新安 摄

  “终于找到你了,老兄弟,感谢你在50多年前救助了我们一家!”虽然数十年不见,但是余尔运和依不拉音一见面便如亲人般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家人围坐在一起,两个老人动情地回忆起往昔,又热情地聊起各自现在的生活,场面十分温馨。

  遗憾的是,阿布都热合曼已在1993年逝世。他们在依不拉音的指引下,来到阿布都热合曼的儿子阿不力孜·阿布都热合曼家中。阿不力孜从手机中翻出父亲的照片,余尔运一眼就认出来了,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他哽咽地诉说着对阿布都热合曼的感激之情,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余尔运(左二)夫妇与阿布都热合曼·克热木的儿子(右二)合影留念。通讯员 李新安 摄

  当天,在派出所的组织下,余尔运一家还与阿布都热合曼和依不拉音两家人一起参观了古勒巴格乡红光村的“红色小院”。

  小院内矗立着一棵古胡杨树,这棵古树紧紧“搂”着一棵青杨树,两棵树被当地人称为“连心树”,这棵连心树曾记录着一段长达60多年的感恩故事。如今,它再次见证了一段跨越54年、饱含民族团结情的感恩故事。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7/2024-05/07/content_127260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