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执法 > 正文

滨海新区法院寓“教”于执 化解“赔礼道歉”执行难

时间:2022-06-29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法院网  

  老刘、小白(化名)为同一小区业主且同为某微信群的成员,老刘在该群发表言论称,小白贿赂领导,工作中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且把公司大批物资占为己有,是“白寡妇、真无赖”。小白认为老刘的不当言行侵犯了其名誉权,故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老刘在上述微信群发布道歉声明,并向小白赔礼道歉,但老刘逾期不履行,小白遂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研判案情后认为该案的执行标的较为特殊。他考虑到,要想实现良好的执行效果,被执行人不仅要有“赔礼道歉”的行为,而且要有主观悔过的态度,遂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以确保执行规范高效完成。恰逢收案第二天,法官将在双方附近小区协助抗疫“大筛”,便传唤双方于第二天至小区居委会沟通履行。下沉助筛结束后,法官即赴双方当事人所在小区,现场组织双方就履行道歉义务进行协商。经过释法明理,老刘表示真诚悔过并愿意向小白赔礼道歉。在执行法官的见证监督下,老刘当场在微信群发布赔礼道歉声明。该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仅用一天即执行完毕,双方矛盾顺利化解。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微信群也应受到法律的约束,一旦越过法律“红线”,将承担法律后果。在微信群发布带有侮辱性、贬损性言辞的言论,有损他人名誉和人格尊严,导致他人的社会评价在相对范围内降低,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自然人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被侵权人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侵权人拒不履行生效文书,侵权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


原文链接:https://tj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1/id/65075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