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保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文遗迹——鄂渝三地法院共护长江三峡生态长廊

时间:2022-06-30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2月28日,长江保护法施行一周年之际,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会议,共同签署《长江三峡生态长廊司法保护框架协议》,开启跨省级联动司法保护长江三峡生态长廊协作新机制。

  鄂渝两地三家法院形成共识,将积极探索在长江干流洄水湾、生态岛、支流等长江水生动物栖息地,联合打造长江水生动物司法保护基地;探索在大巴山、神农架等鄂西渝东毗邻地,联合打造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探索在三峡库区沿岸消落带、石漠化区域等环境敏感区,联合打造生态修复基地;共同探索对三峡库区沿线巴楚文化、人文历史遗迹的司法保护。共同打造石漠化与消落带同治,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文遗迹共护的“两治理+三保护”司法格局,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实施。

  框架协议约定,三家中院及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的基层法院,将通过跨区域的环境资源审判一体化建设机制、审执事务协作机制、多元共治机制、司法修复基地共建机制、审判信息共享机制、司法联合宣传机制,深化鄂西渝东环境司法协作,联合构建起便民高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机制。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横跨重庆市奉节县、巫山县,湖北省巴东县、秭归县和宜昌市,全长193公里,横贯大巴山、五里坡、阴条岭、神农架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三峡生态长廊所在区域,被列为中国16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山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意义。


原文链接:https://hubeig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3/id/655865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