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丹江口: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时间:2022-06-30   作者:佚名   来源: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2021年3月11日,丹江口法院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揭牌

  

  2021年4月28日,湖北、河南、陕西三省高院在丹江口市召开环丹江口水库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协作会

  

  2021年5月26日,丹江口法院在浪河中学公开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

  

  2022年2月28日,丹江口法院开展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法治宣传活动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公正司法、守正创新,以司法之力惩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为实现“一库净水永续北送”贡献司法力量。

  聚焦体系建设打造专门审判法庭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位于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自2014年通水以来,已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超45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为“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是丹江口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丹江口法院按照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5+10+N”环资审判组织体系建设规划,在湖北高院和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下,整合审判资源,强化审判力量,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探索环资类案件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审理机制。

  2021年3月11日,在湖北高院副院长周佳念、环资庭庭长张乐喜的见证下,丹江口法院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挂牌运行。这是湖北省内首个正式运行的基层法院生态环境保护法庭。

  “加强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具有重要政治、生态和社会意义。我们选派一名审委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担任生态环境保护法庭负责人,再选配了优秀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单独选择了一处办公地点供生态环境保护法庭使用,在人员选配和基础建设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丹江口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涛说。

  “我们生与斯,长与斯,对这一库碧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保证库区正常蓄水,丹江口市先后两次累计搬迁移民26万人,先辈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到了我们这一代,必须要有‘守井人’的担当,保护好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丹江口法院环资庭负责人陈勇说。

  丹江口法院积极落实湖北高院院长游劝荣提出的“运用改革思维、改革方法”环资审判工作要求,在设立专门法庭的基础上,主动与环库各乡镇的护水队、护林队等基层组织对接,在库区周边镇村设立司法保护基地8个,分设增殖放流区、补植复绿区、野生动物放生区,凝集社会力量,构建接地气、体系化的防控网络,初步形成基层法院框架内的“法庭+基地+三区”的立体化司法保护体系。

  “现在周围的老百姓基本都知道我们这有个法庭,是专门管生态环境的。”凉水河镇党委书记马必云说。

  丹江口法院依法准确适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行使审判职能,2021年共审结各类环资案件55件,判处罪犯40余人。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聚焦审判职能积极修复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环境资源审判中的难点。

  “我对自己非法捕捞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行为深感后悔,如果早点能算清生态账、自由账、经济账、名誉账,我就不会干这样的傻事了。”被告李某忠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原来,被告人李某忠等7名被告人在丹江口库区禁渔期、禁渔区非法捕捞野生鱼类,并出售给被告人王某国,金额达7万余元。丹江口市人民检察院认为8名被告人的行为破坏了丹江口市渔业资源,危害水体生态安全,影响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向丹江口法院提起公诉,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这是我们丹江口市首例对捕捞者和收购者进行链条式打击的非法捕捞案件,我们坚持用最严尺度、最高标准、最优程序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审理该案的王涛说。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8名被告人均表示认罪悔罪,自愿接受法律处罚,积极履行修复生态义务。2020年12月28日,8名被告人主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16万尾鱼苗欢快地游入了丹江口水库。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滥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同时,鼓励被告人主动采取‘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将被告人积极履行修复义务的情形作为从轻量刑情节,能够促进受损生态环境及时有效修复。”陈勇说。

  在另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件中,被告人李某虽然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犯罪情节较轻,可以适用缓刑,但考虑到其曾因非法捕捞行为被给予行政处罚,丹江口法院依据罪刑责相适应原则,尝试适用禁止令制度,禁止被告人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捕捞活动,不断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新手段。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1年,丹江口法院共督促被告人增殖放流鱼苗47万尾,复垦复绿林地面积达10余亩,发放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册5000份,取得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

  聚焦司法协作推动形成共治格局

  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跨区域流动性、不可分割性以及系统一体化等特点,不能拘于一时一地,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十堰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宏在丹江口法院调研时指出,环资审判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丹江口库区水域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横跨湖北、河南两省,上游源头区域在陕西秦岭,要统筹保护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仅靠一个地方、一家单位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王涛说。

  2021年4月28日,湖北、河南、陕西三省高院在丹江口市召开环丹江口水库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协作会,三省高院共同签署了《关于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旨在合力保护丹江口水库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丹江口库区绿色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根据《框架协议》精神,丹江口法院与环库区其他五个基层法院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的相互协作机制,开创基层法院层面跨行政区域司法协作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格局。

  “长江保护法两次明确提出要强化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与丹江口库区的管理机构汉江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整合央企与司法机关的各自优势,共同维护库区生态环境。”丹江口法院环资庭法官徐彬鹏说,“我们积极推动与周边法院、汉江集团、行政机关和高校等主体开展司法协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1年3月,在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丹江口法院联合市环保局、市检察院等7家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制定了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拓展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7个领域的衔接配合,形成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合力。推动环境司法保护从单一分散、临时合作,向系统整体、常态规范合作转变。

  同时,丹江口法院注重强化与高校研究机构的联系。联合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设立实践基地,邀请著名学者担任环境司法咨询专家,不断提升环境司法专业化水平。

  丹江口法院通过积极开展司法协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跨区域环境资源保护多元合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聚焦法治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守法必先知法。针对环境资源审判领域“无意识”犯罪多发现状,丹江口法院积极开展巡回审判,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打野雀雀也会犯法,看来以后真的搞不得。”听着年过七旬的被告人张某明在法庭上的忏悔,坐在操场旁听庭审的丹江口市浪河中学学生低声交流着。

  2021年5月26日,丹江口法院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在浪河中学公开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被告人张某明为防止自家庄稼被野鸟啄食,私自架设拦鸟网拦鸟,导致118只野鸟被粘在网上,张某明看到后并未及时予以解救放生,野鸟最终全部死亡。经鉴定,118只野鸟中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鸟)115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鹰)3只。丹江口法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张某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00元。被告人张某明当庭自愿认罪认罚,不上诉。

  为让旁听群众吸取自己的深刻教训,被告人张某明还自愿印发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单并向同学们发放,切实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良好效果。这是丹江口法院探索在案发地开庭,把巡回审判打造成集“生态法治教育、生态理念宣传、生态文化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法治宣传站进行的有益尝试。

  2022年2月28日,在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丹江口法院联合多个部门在汉江河畔开展长江保护法宣传活动,为人民群众讲解长江保护法的亮点特色。其中提出的“十五个严禁”引起了现场群众的共鸣——“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义不容辞。”此次宣传活动,让群众对保护长江生态和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

  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蕴含在这些朴实的词汇中。为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意识,丹江口法院坚持每月一次巡回审判、一次法治宣讲、一次走访村组,制作典型案例宣传展板12块和法律知识宣传单,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节点以多种方式开展环境司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自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成立以来,共开展巡回审判8次,法治宣讲6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丹江口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第三次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用一片司法丹心,保障“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原文链接:https://hubeig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4/id/662713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