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2022年度联席会议暨“渤海法治论坛”召开。此次联席会议由大连海事法院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三家法院干警及相关行政机关、高校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会议。
最高法院民四庭副庭长胡方出席会议并致辞,天津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秀杰,青岛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锦标,大连海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妍分别作交流发言。辽宁高院副院长王志文作总结发言。
同期举行的“渤海法治论坛”主要有三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海洋环境监管,由青岛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俊文主持,围绕“海洋生态环境检测”“论海洋环境治理中的行政执法协作”“海洋环境治理新格局下行政执法机制的困境与出路”作深入的研讨,提出建立海洋环境执法协作机制的具体建议;第二个议题是海洋环境保护制度,由天津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石福新主持,围绕“环渤海环境资源案件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对策”“海洋牧场相关法律制度探析--以环渤海为视角”分享海洋环境资源案件多元化主题协作保护机制的构建等热点问题,对海洋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参考;第三个议题是渤海环境保护司法实务,由大连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光主持,围绕“渔业补贴司法审查实证研究”“用好区块链助力提升海事司法鉴定公信力”“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相关程序问题研究”“海上行政违法行为证明标准的初步探析”等方面,提出我国涉海行政执法应当采用的证明标准等理论观点,对我国海洋环境司法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李秀杰在发言中表示,2021年7月框架协议签署以来,三家法院密切合作,协力提升渤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天津通过与大连、青岛两家海事法院交流互鉴,提升了海洋环境资源审判水平。天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进一步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使命感、责任感;大力拓展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在海洋环境资源审判中的价值作用;进一步加强院际协作,积极开展府院联动,形成区域执法司法合力,充分发挥协作机制作用,积极为渤海环境保护贡献海事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