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院网讯“7月16日,我在外打工回家后与领居因水路问题发生纠纷,我们向义合法庭在我们村联络点的联络员反映了问题。17日一早,绥德法院义合法庭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就来处理了纠纷。但是我想了一晚,对处理结果不甚满意,于是18日我又向村联络员提出诉求,没想到19日义合法庭庭长和乡工作站的人员又来了,当天现场又进行了处理,我和邻居都感到满意。真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处理好,我可以安心再出外打工挣钱了。”9月20日,家住绥德县满堂川乡靳家沟村的孙某某如是对笔者说。这也是绥德法院推行“庭站点员”司法为民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悉,今年三月份,绥德法院以义合法庭为试点,推行“庭站点员”、“零距离”服务群众模式,即以法庭为中心,在辖区各乡镇司法所建立便民诉讼联络站,在各村建立便民诉讼联络点,在站、点分别选聘了联络员,从而形成法庭、服务站、服务点、联络员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将法律服务延伸到了村落。同时在站、点醒目位置悬挂了公告牌,公示了联络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使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将需要解决的矛盾纠纷通过联络点、联络站的联络员而传递到法庭,为矛盾及时化解提供了保障。运作过程基本为:村联络员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将整理好的相关诉争矛盾材料汇总报送至镇联络站,由联络站的联络员继续调解处理,如联络站依然调解不成的,联络员会将该矛盾更详实的情况报送至法庭,法庭工作人员将在三日内着手处理,直到彻底把矛盾纠纷解决。
义合法庭负责审理义合镇70个行政村、中角镇58个行政村、枣林坪镇51个行政村、满堂川镇48个行政村的民事案件,辖区总面积725平方公里,村、镇、县之间跨度大,多数村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民有矛盾纠纷需要通过法律解决时,往往要凌晨起身赶上几十里路到法庭或者县城咨询、诉讼。“庭站点员”便民诉讼服务网络,“零距离”为辖区群众服务模式启动运行半年来,法庭、服务站、服务点、联络员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互相协作,密切配合,提前介入,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向每一个社区、村落,方便了群众的法律诉求得到尽快解决,实现了法院与群众之间无障碍,零距离,共化解相邻纠纷20件;抚、赡养案件纠纷9件;民间借贷纠纷16件;身体健康权纠纷8件,使一大批纠纷通过诉前“三方逐级调解”的方式进行化解。所以,今年正式立案受理的各类民事案件仅仅4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辖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也下降了58%;而正式受理的这些案件结案率、调撤率也为100%,无一判决案件,极大的推进了平安和谐社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