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刷好评、跳过登录免费看VIP视频 法院:都属于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

时间:2022-06-29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新闻发布会现场四川高院 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张庭铭

  3月17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四川法院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2021年,四川法院共受理不正当竞争案件504件。其中,受理仿冒纠纷案件329件,占受理的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的67.42%,成为主要类型。另外,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新型案件也不断涌现。

  当天,四川高院披露了刷单炒好评、让用户跳过登录免费看VIP视频等10件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四川高院二级高级法官张天智透露,2019-2021年,四川法院共受理不正当竞争案件504件,审结439件,结案率87.10%。其中,涉案诉讼标的额50-100万元60件,100-500万元51件,500-1000万元7件,1000万元以上9件。最高的涉案诉讼标的额高达2.7亿元,为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诉向某、威马中德汽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

  张天智介绍,在三年期间,四川法院共受理仿冒纠纷案件329件,占受理的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的67.42%。全省法院受理的仿冒纠纷案件在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中占比均超过六成,数量远高于其他类型案件,成为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的主要类型。

  三年期间,四川法院受理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中侵害商业秘密的纠纷呈现多发易发的趋势。四川法院共受理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131件,占受理的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26.84%。全省法院受理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在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中占比均约三成,是仅次于仿冒纠纷案件的不正当竞争案件类型。

  张天智还介绍,三年期间四川法院受理的不正当竞争案件还呈现不正当竞争纠纷与其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交织、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新型案件不断涌现、案件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区等特点。“涉互联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既有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也有互联网环境下发生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利用技术手段妨碍、破坏竞争对手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正常运行,通过刷单炒信等方式影响网络平台数据信息的真实性,等等。”

  接下来,四川全省法院将从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审理滥用诉权的“碰瓷式维权”案件;努力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持续深化司法改革机制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实践中,个别市场主体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以维权之名‘碰瓷’其他市场主体,妨碍和干预他人正常经营活动,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应予规制。”张天智说。

  

  典型案例1

  

  金杯塔牌电缆有限公司与四川塔牌电缆绕组线有限责任公司、金牛区金制线缆经营部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四川塔牌公司是由“塔牌”商标权利人的控股子公司设立。成都三电电缆有限公司在后受让取得“塔牌”商标并将企业名称变更为金杯塔牌公司。因四川塔牌公司在经营场所、产品包装和网站宣传上使用“塔牌”标识,金杯塔牌公司诉至法院,四川塔牌公司遂提起反诉。

  

  法院判决四川塔牌公司停止侵权、规范使用企业名称,并赔偿金杯塔牌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合理开支42143元;金杯塔牌公司变更企业名称、赔偿四川塔牌公司经济损失5万元、合理开支1万元。

  

  本案明确了注册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权利范围,为因历史原因导致的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权利冲突提供了处理路径。

  

  典型案例2

  

  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与成都堆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点才人力资源信息咨询(成都)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优酷公司是“优酷网”的运营者,堆氧公司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内嵌入点才公司所有的网址,为用户提供视频搜索,使用户在无须登陆或开通会员账号的前提下,直接播放优酷网站中所有视频节目。

  

  法院认为,堆氧公司与点才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在非法损害他人正当经营的基础上为自身谋取不当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故判决两公司赔偿优酷公司经济损失与合理开支共计42万元。

  

  本案对干扰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进行了厘清,对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有积极意义。

  

  典型案例3

  

  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与四川金口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大众点评”是上海汉涛公司运营的商户服务点评软件。四川金口碑公司运营“捧场客”软件,利用“捧场红包”诱导消费者虚假点评。

  

  法院判决四川金口碑公司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上海汉涛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及合理开支51500元。

  

  本案是四川省第一例因“刷单炒信”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案例,本案的裁判对于规范公平竞争的网络经济秩序,引导网络生态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原文链接:http://sc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4/id/661566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