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紧盯普法“两大对象”。对于领导干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同时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以考促学,组织全市正科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全省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对全市公务员进行全员集中轮训,对50余名拟提拔的领导干部考察对象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70余场次。对于青少年,将“一法一条例”列入普法责任清单,举办法治小记者系列活动,累计开展法治讲座、法治情景模拟互动10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适合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0余场次。相关活动信息被《法治日报》《安徽法制报》《安徽青年报》等采用。
夯实基础,用活普法“两大抓手”。机制安排上,全面实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单位和部门职能特点,量身定制普法任务清单,72家执法普法主体认领“责任田”,涵盖“共普并治”10项共性目标和“各负其责”100项个性目标,涵盖重点法律法规、主要普法责任、普法阵地、宣传节点、普法措施等内容。品牌打造上,以点带面,按照时间节点,梳理全年度重要普法节点38项,以“主场活动+主题日活动+专题活动”为方式,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该品牌入选2022年度马鞍山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截至目前,已完成公安、民政、市场监管、司法行政等全年12个主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法治故事。
融合发展,建设普法“两大阵地”。在线下,法治阵地多点布局,建成民法典主题游园、含山县烈士陵园红色法治文化基地等39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在室内平台设置互动体验项目40余个,另有村居法治宣传橱窗等541座。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现有法治栏目,高频宣传“八五”普法专题;常年用活法治公益广告,丰富各类平台法治元素。在线上,动员全体市民关注中国普法、安徽普法微信公众号,用活12348安徽法网,当前,共有138家法律服务机构成功注册成为网上法律店铺,3095人在线提供法律服务。“马鞍山司法行政”微信微博与各类普法微信微博联动,打造新媒体矩阵,常态与网民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