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溧阳市司法局召开全系统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研讨会,局全体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参加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葛军伟回顾2022年工作,并就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后,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提出了四个“再下功夫”,谋划明年工作。
全力巩固基础,在深化示范内涵上再下功夫。一是围绕强化“高效统筹”,更好履行市委依法治市职责,守护溧阳绿色发展。紧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条主线”,聚焦民生领域机制创新,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提升依法决策水平。以推动法治溧阳建设“一规划两方案”落地落实为“总抓手”,强化各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筹作用发挥,推行法治年度重点任务项目化运作常态化,实现法治建设系统性谋划、协同性推进、整体性跃升。二是围绕促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基层执法水平。做好协调员,用足用好“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多维执法监督模式,加强赋权部门指导,让权力“放得下、接得住”;做好培训员,常态化开展执法人员培训,邀请专家教授,执法队伍业务骨干开展综合执法培训,开展基层综合执法人员“大练兵”,以考促学,促进能力提升;做好监督员,把好综合执法人员执法证发放第一道关口,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再核发,加强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促进规范执法。三是围绕重点改革攻坚,提档升级行政复议场所,打造复议机构“溧阳样板”。进一步夯实基础,抓紧复议体制改革薄弱环节整改,将市政府复议机构打造成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复议中心,将调解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以更高水平和更实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融入服务大局,在社会治理创新上再下功夫。一是创新法治宣传载体,营造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浓厚法治氛围。普法作为司法行政首要职责,必须把这项职能做深做实。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构建“大普法”格局,不断拓宽普法载体,创新普法方式,丰富普法内容,加强未成年学生、老年人群的普法力度,注重形式创新,注重“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特别是国家级创建,加大典型选树。充分发挥好法律明白人这支队伍,加强培训,融入基层治理。二是突出“百姓议事堂”品牌打造,形成基层治理集聚效应。突出“百姓议事堂”这一溧阳基层治理品牌,深化内涵,加强理事作用发挥,推动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用足用好“智慧百议堂”微信小程序,对后续使用情况加强跟踪反馈。深度融合普法、公证、仲裁、行政复议等非诉方式,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持续擦亮市医患调解、家事调解等金字招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特殊人群管控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充分发挥社区矫正戒治“重塑”功能,持续深化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后续照管等特殊人群管控质效。把苏华建设集团阳光帮扶基地这一项目做大做强,切实发挥好阳光帮扶基地技能培训、心理教育等功能,提升特殊人群融入社会能力。深化智慧矫正应用,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跨区域协作,努力实现社矫信息“云成像”“云管控”。
聚焦品质内涵,在助企惠民实事上再下功夫。一是深入实施法护营商工程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工作,遴选名优律师组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顾问团,实现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全进驻。重点打造溧阳高新区法治护航中心,全面保障动力电池、高端不锈钢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企业发展。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扎实推进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充分发挥公证服务职能,全面推行远程视频办证,全力做好全市征地拆迁、安置房回迁、重点项目建设等公证服务。二是持续优化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着眼提升群众获取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托村(居)法律顾问等资源平台,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加快打造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以点带面,串点连线,进一步拓宽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法律服务供给渠道,助推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三是深化做实法治惠民实践兜牢民生底线。围绕加大面向各类市场主体和特殊困难群众的法律服务供给,要深化“法企同行”“‘溧’即说法·护苗成长”等品牌活动,拓展法律援助对象、服务范围,提升法律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岁末年初农民工欠薪、劳动权益维护等案件,要创新推出更多法治惠民实施项目,深化法律服务“党员代办”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在打造过硬队伍上再下功夫。一是深化党建引领。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全系统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开展学习活动,为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汇聚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扎实抓好“星火蓝盟”数字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深化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尤其是律师行业党建,组织律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等,对全市律师开展全覆盖式政治纪律轮训。二是打造过硬队伍。以“全国司法行政先进集体”为新的起点,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实施法治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特别是青年干部队伍。三是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对法律服务行业要加强监管,要进一步完善律师诚信执业制度,对律所、律师执业诚信状况实行星级评定,建立不良执业信息披露“负面清单”制度,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同时开展律师行业先进典型选树和优秀办案经验推广活动,实施“名所名品名律师”培育工程,开展法律服务质效正面宣传,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下一篇:海州“四融合”推动普法宣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