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黑河市爱辉区法院:寻找“消失的邻居”

时间:2024-12-10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黑河市爱辉区法院三级法官 张博雅

      “没有想到能够真的找到他,非常感谢,多亏了法官的坚持不懈,真心给你们点赞”。接到原告的电话,连日来压在我们心头的这起长达十载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简单案件的“特殊情况”原告李某与被告于某是多年的老邻居。2014年,于某因生意之需向李某借款7万余元,后偿还部分,余款5万余元为李某出具借条,约定半年内归还,未约定利息。此后经李某多次催要,于某以种种理由拖延一直未给付。2015年于某搬家后李某便与于某失去联系。李某无奈之下将于某诉至法院。接收案件后,我们迅速审阅案卷材料。本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调解无疑是最佳路径。然而,现实给调解工作设下了重重障碍,被告音讯全无,按照法定程序,公告送达虽可行,但并非最优解。

      从杳无音信到转机出现

      为避免公告送达带来的时间损耗与成本增加,我们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引导原告补充提供被告的线索;另一方面,深入被告原居住地,走访邻里,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查询被告踪迹。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查找到被告前妻,她为我们提供了被告新的电话号码。然而,拨出电话后,那头传来的依旧是冰冷的忙音,短信亦如石沉大海。对此,我们并未放弃,坚持通过电子送达方式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及证据,同时传达了不应诉的法律后果和原告的调解意愿。

      一周后,我们的坚持等到了回应。于某主动与我们取得联系,告知此前因手术术后康复未能及时接听电话,看到法官充满耐心与理解的短信后,内心深受触动,想起了之前与邻居友好相处的过往,表示自己不是故意不还钱,而是搬家后生意不顺而后又生病,现在手里确实没钱。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我们开始探寻化解这起民事纠纷的“最优解”。秉持情理法并重原则,我们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对方难处。经过多次释法析理,李某最终同意于某以分期偿还的方式还款,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一场跨越十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最终以调解的方式得到了圆满解决。


原文链接:http://www.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4062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