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执法 > 正文

“无律师县”来了广东律师

时间:2022-08-12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省司法厅  

  “已和册亨县司法局接上头。”

  “开启一年的特别征程,请组织放心。”

  “这两天熟悉下乌兰县环境,周一正式上班。”

  ……

  近日,广东省2022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和援藏律师(以下简称“志愿律师”)陆续“上岗”,奔赴广西、贵州、云南、海南、青海、内蒙古等地县区还有西藏“无律师县”开展法律援助。

  舍去大城市优渥的待遇,他们怀着浓浓的社会责任感,接续为边远地区送去法治阳光。

  情暖高原边陲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2009年起由司法部发起的民心工程。“1+1”的第一个“1”是律师志愿者,后面的“1”则是大学生志愿者或者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据广东省司法厅介绍,广东已连续13年向中西部地区派出116名、228人次开展法律援助志愿行动。今年,广东省司法厅、省律协和省法援基金会协调各市发动组织招募2022—2023年度志愿律师,最终12名律师入选“1+1”行动,6人入选广东赴西藏“无律师县”设分所派驻律师名单。

  “要加快解决有些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决不允许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13年前,我国还有400多个县没有律师。如今,青海省消除了无律师县,西藏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盖,这个变化源于“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开展。

  “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2019年,51岁的王鸣剑报名了广东第一届援藏律师团,被派遣到西藏林芝朗县服务。

  巍峨的群山、纯净的蓝天、黝黑的笑脸、满山的牛羊,让她感到这就是“梦中的天堂,心中的诗和远方”。尽管进藏以来,她的身体经历了高寒、缺氧、强紫外线等淬炼,心灵经受孤独、寂寞的考验,但她仍然坚韧不拔,跑遍海拔3200米到5200米的乡村,为藏族同胞排忧解难。

  nEO_IMG_p1-“无律师县”来了广东律师 .jpg

  王鸣剑(图中黄衣者)报名了广东第一届援藏律师团,被派遣到西藏林芝朗县服务。

  2020年4月,朗县拉多乡昌巴村一名60多岁的藏族奶奶来到法援中心投诉,称邻居将她家牛的通行道路堵了,想要告对方。王鸣剑经了解,双方之前有过节未解决,心生怨气,才发生堵路事件。她想,如果诉讼,矛盾将进一步升级。于是把老奶奶先劝回家,第二天,她与司法局干部驱车几十公里山路到海拔4000多米的村子里,现场进行调解。

  经过耐心地释明情理、法理,双方终于握手言和,邻居将石头搬离,让出道路,邻里纠纷圆满解决。此次调解在村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她和村民的感情增进,同时也节约了国家司法资源。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卓玛”(藏语意为仙女)律师。

  在一声声“扎西德勒”(藏语意为欢迎或吉祥如意)中,王鸣剑与藏族同胞缔结了深厚的汉藏情谊。在西藏,“缺氧不缺精神”,她和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人员,结下了刻骨铭心的援藏情。“援藏志愿者的经历犹如一盏启明灯,点亮了我生命的旅程。我所做的事微不足道,但我却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渴求和对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尊敬和信任,这份工作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数万群众受益

  连日来的降水,为广西天峨县带来了一丝凉爽。

  山路上,来自广东汕头的律师郑穗军正与当地检察院的同志一起赶往山区深处处理案件。“两个多钟头的山路,这个车就没有开过直线,几米就得拐个弯。”郑穗军跟《南方》杂志记者打趣说。

  位于广西丘陵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天峨县,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人文自然环境比较封闭,民族因素突出,还存在一些相对迥异的民俗行为习惯。去年,郑穗军作为志愿律师在天峨县开展了法律援助办案、法律咨询、法律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

  nEO_IMG_p2-“无律师县”来了广东律师 .jpg

  郑穗军为一名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

  2021年以来,郑穗军受理刑事案件223件、民事案件36件,办结205件,占天峨县法援案件总数的65%,为群众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其中,一起涉及多人利益的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前后历经8个月,经他协调后,达成超过50万元的民事解决方案,涉事人员现场支付现金25万元。

  从 2019 年开始,天峨县成为广西实施认罪认罚案件的试点县之一。郑穗军律师在这片土地上对认罪认罚制度进行了实践。“对于边远落后地区来说,实施认罪认罚制度,意味着大部分的刑事案件必须由法援部门的援助律师承担。所以在广西这个偏远的民族山区县城,我也想实践一下,作为一个法律援助律师,在检察阶段推行认罪认罚制度进行刑事制度改革试验(终结刑事案件)的情况下,法援律师的工作量是否能够适应和有效率有质量的保证。”在天峨县承办检察院认罪认罚案件以来,他办理的案件数量超过200件,结案超过百件。

  郑穗军已经是志愿律师的“老面孔”。

  自2010年7月开始,他11次参加“1+1”志愿者行动。从海南琼中到西藏那曲,从新疆阿合奇县、喀什到青海黄南,再到现在的广西天峨县,他走过了万里征程,办理了上千个法律(法援)案件,让数万人受益。

  起初,作为来自发达地区的律师,郑穗军的内心隐约有一些骄傲。十二年间,他已经完成了从施援者到受益者的角色转变,也理解了帮助别人实际上也是帮助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广西天峨县这个多民族聚居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实感受到山区各民族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中对发展的渴望,愿意继续留任发挥所长。”在今年的志愿律师申请表上,郑穗军这样写道。他也得偿所愿,成为今年新一批的广东志愿律师之一。

  赓续法援精神

  “龙翔律师代表青海律师团队作了情真意切的发言,讲得很真实、很动情,有一种法治为民的情怀在里面,你们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法律人!”今年6月,青海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志刚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21年度青海工作总结会上充分肯定法援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努力。

  2020-2022年,90后广东律师龙翔报名参加志愿律师行动,赴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困难群众义务提供法律援助。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常年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虽然来自广东,但他并不惧怕这些困难,而是深入群众居住地进行法治教育,为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的提升贡献力量。

  nEO_IMG_p3-“无律师县”来了广东律师 .jpg

  龙翔(右一)是一名来自广东的90后律师。

  “我们参加志愿律师行动有很多因素,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一种使命感。”谈及参加志愿律师的原因,龙翔有些动情。刚开始参加志愿律师行动那年,也是疫情暴发的时候,看到很多参与志愿一线的是90后,龙翔备受感动和鼓舞。“律师其实和所有的职业都一样,目的是要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专长帮助到我国西北地区有需要的人。”

  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龙翔认为,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才能用心做好法律援助。在援助期间,他开展了多场普法讲座,包括进校园、进社区、进牧区等等,并且在司法局公众号上撰写普法文章,扩大普法宣传的维度。

  “传帮带”工作十分重要。在司法局,龙翔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传授法律实务和办案技巧,包括如何书写法律文书、取证、利用大数据分析案件等,以此推动形成法律援助人才系统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

  “法律援助让我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也让我收获了来自政府和群众对援助工作的认可,我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龙翔说。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xwdt/sfxz/content/post_39927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