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10月14日讯(通讯员 颜维 邱文健)“这钱你们拖了这么久,今天必须得还钱!”“我们不是不想还钱,是真的没能力还……” 这一幕发生在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的调解室内,争吵的双方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当事人。 根据法院判决,被告黄某、刘某2夫妻俩应当偿还原告刘某1借款本金10余万元及利息。然而,判决生效后,黄某、刘某2仅履行部分债务后就销声匿迹,刘某1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涟源法院审查后立即对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但由于未查得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该案只能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近日,执行法官突然收到申请执行人刘某1提供的线索,称在经济开发区的一处工厂附近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行踪。 听到消息,执行法官立马前往这处工厂走访调查,正好撞见厂房内的黄某、刘某2夫妻俩。执行法官随即将二人拘传至法院,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面谈,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谈话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在执行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态度稍微缓和。“法官,其实不是我们不想还,而是真的没钱呀。”黄某和刘某2也道出了他们的苦衷,并向法官递上了工厂的抵押证明材料。 原来,这处工厂原本由黄某和刘某2夫妻俩共同经营,但因经营管理不善,现已处于抵押状态。 执行法官接过黄某和刘某2递上的抵押证明材料,详细询问了工厂的经营现状,一面倾听他们的内心诉求,一面思索着事情的最优解。 “调解就是最大限度地平衡双方利益,如果一次性给付真的很困难,与申请执行人沟通好,也可以分期履行。”执行法官耐心安抚被执行人的情绪,并明确告知其拒不履行、抗拒执行的法律后果,同时提出了分期履行的还款方案。 做通了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后,执行法官又与申请执行人刘某1反复沟通,告知其被执行人的难处,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双方关系终于开始“破冰”。 “法官,我愿意让步,被执行人先偿还我一部分钱,剩下部分可以分期支付。” 最终,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双方现场签订了执行和解分期履行协议,刘某1也同意解除了对被执行人的执行措施。 善意文明执行是更高水平的执行。下一步,涟源法院将持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执行案件办理中多措并举、担当作为,用法治厚度涵养民生温度,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nograb/646854/58/143567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