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通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高原劲吹法治风——青海省法治文化建设多元共进亮点纷呈

时间:2022-08-11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司法行政网  

  

  牧草的清香拂过草场,“花儿”的旋律响彻山谷……虽已立秋,大美青海热度不减,景色依旧。和美景相呼应的,是我省多点开花的法治文化建设成果。

  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近日,记者从省司法厅了解到,我省持之以恒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法治宣传工作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增强普法针对性

  “我们要立足职能,强化监督,通过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检查等方式,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规定,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6月下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司法局组织全县11个执法单位负责人、执法人员及工作人员参加司法部举办的行政处罚法线上视频培训,为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能力水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次将行政执法人员纳入重点普法对象,这是我们‘八五’普法的亮点工作。”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副处长仁增说。

  今年,在普法重点对象上明确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村(居)民及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和媒体从业人员、流动人口等外,我省首次将行政执法人员纳入重点普法对象。不仅突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强调完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制度,还加强法治培训和执法检查,推动行政执法人员掌握与履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这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最好的普法’理念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普法的针对性。”仁增说。

  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这是我们法治文化体验馆的文创产品,也是吉祥物,女生叫‘小法’,男生叫‘小北’,‘小北’着装配色中灵动的绿色象征着生态宜居的城北区,‘小法’身上璀璨的蓝色象征着司法的公平正义。”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副局长马菊珍向记者介绍 。

  近日,记者走进我省首家法治文化体验馆——西宁市城北区法治文化体验馆,这是集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宣传、法治成果展播、VR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法治文化建设阵地,在短暂的体验时间里,记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法”的魅力。

  以大普法理念构建大普法格局需要文化来支撑,在先进文化熏陶中培育法治精神。我省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按照“主题鲜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建成全省首家“宪法馆”,海西州建成全省首个民法典公园;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红军沟、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还融入青海贤孝、青海花儿、歌舞弹唱等传统文艺作品中,直观呈现、融合体现。

  仁增介绍:“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58个,法治文化一条街(长廊)61个,村居法治宣传栏2299个,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0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77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网络。”

  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今天,吉尔孟乡马背宣讲队到我们牧区来,用以案说法等通俗易懂的形式给我们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讲解分析了各类易发多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我们非常感动,感谢你们组织了这次宣讲活动,谢谢你们!”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吉尔孟乡环仓贡麻村村民才某说。

  吉尔孟乡江仓(木里)草场位于祁连山脉边缘,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信息获取较慢,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放牧习俗。一年一度的牧民夏季转场时,为了培养“法律明白人”,让牧民群众及时掌握法律知识,吉尔孟司法所联合吉尔孟乡“平安护航战队”及各村“一核五队”组成马背宣讲队,走进“夏窝子”——江仓夏季草场,将法治声音传遍江仓草原。

  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首要的、长期性的工作必然是全面普法。为进一步巩固深化送法进乡村活动成果,增强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我省不断丰富普法内涵,在重要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普法活动,全面促进农村牧区普法工作的开展,增强农村牧区普法工作的实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以来,我省9411名“法律明白人”遴选建档,受训近1万人(次),基层依法治理持续强化。

  打造智慧普法新格局

  “父亲有案底,孩子能通过公务员政审吗?”

  “小心!这类‘退费’有诈骗陷阱!”

  “酒后挪车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指导案例来了!”

  ……

  这是“青海普法”微信公众号近期推出的普法内容。“青海普法”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我省新媒体普法矩阵和联盟全面搭建,覆盖“报屏网微端播”的融媒体普法态势日益凸显,阅读量在2021年1.3亿的基础上,突破13亿人次,读者阅读量在全省各级各类政务新媒体平台中位居前列。

  “在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新媒体排行榜中,‘青海普法’‘青海省司法厅’微信、微博、头条号等在全国4300多家政法新媒体中全年进入排行榜前10名。”仁增兴奋地介绍。

  目前,“全省云上法治文化VR体验场馆”“全省乡村‘法律明白人’网校”“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管理云平台”等智慧普法业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与高山流水此唱彼和,我省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常抓不懈。

  今年6月份,又一好消息传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省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同意,我省普法与依法治理“依法治校示范校”“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3个项目获批正式纳入省级工作部门创建示范活动范畴。其中,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创建示范活动为全国首创。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gczs/202208/t20220811_942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律通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法律通讯网 w.fl-t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