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发布决定表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首都司法行政系统8个集体13名个人荣获表彰,带您揭秘获奖背后的故事,今天一起来看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遣送一监区。
集体简介
1995年7月10日成立的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又称天河监狱),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外地罪犯遣送处,肩负着将在京犯案的外地罪犯遣送回原籍服刑的任务。遣送一监区秉持“把每一次遣送都当作第一次”的工作理念,推进遣送工作的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建设,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遣送任务新形势新特点,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年内累计遣送行程36万公里,坚决将疫情阻击在“流动监狱”大门之外,确保连续26年遣送安全、队伍安全。
夯实党建队建 筑牢政治忠诚
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利用遣前集中、返程路途、居家备勤等时间节点,通过现场会议及学习强国、微信群组等多种载体,组织专题党课、党日活动、学习讨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设“流动监狱党支部——思政微课堂”,定期发布党员学习教育资料,强化理论学习。成立“征途——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旗在遣送征途高高飘扬,抓牢遣送重点罪犯的管控教育。监区全体民警坚守岗位,遣送民警近半年时间都在备勤及遣送途中。
周密超前谋划 畅通遣送渠道
全面落实罪犯收监执行的工作要求,罪犯更加稳妥有序、及时高效的被遣送回原籍。监区进一步强化与接收监狱、铁路总公司等单位的对接联系,加强工作预判,周密做好遣送计划。通过综合评估目的地省份疫情形势、防疫政策、遣送方式、人员防护、武警用兵、遣送警力配备等多种因素,采取汽车遣送为主、火车遣送为辅的方式,加大遣送频次,增加遣送数量。
随着国内疫情零星散发的变化,罪犯正常遣出的难度加大。监区在上级领导的协调帮助下,进一步加强与外省市兄弟单位沟通,并提前做好防疫相关资料的准备,确保罪犯能够及时遣出。通过早谋划、高密度、多人数的安排部署,确保“收的下、遣的出”。
狠抓重点环节 化解遣送难点
一次遣送途中,一监区民警马永民时刻关注着押犯的一举一动。在经过8小时的连续执勤,最终交接完毕后,他突然开始冒虚汗,感到上肢麻木,并有全身蔓延的趋势。危急时刻,遣送指挥部立即拨打了120,随遣医生采取输氧和服用速效救心丸等紧急措施。急救车将马永民送往最近的三甲医院,诊断为 “胸闷待查,血钾低”急症。
遣送工作还要随时应对天气变化、交通路况、车辆、罪犯突发疾病等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遣送压力。同时,被遣罪犯罪犯构成日益复杂,病犯、限制减刑等全部涵盖,进一步加大了遣送途中安全风险和管控压力。
监区一方面加强遣前罪犯摸排分析,做到狱情“无缝衔接”,掌握罪犯底数,精细制定方案;另一方面遣送途中民警做好重点罪犯管控,合理配置押解小组民警力量,安排有丰富管教经验的同志重点盯防,同时做好应急预案。
2021年受重大安保任务及疫情、自然灾害、火车票等因素影响,制约畅通遣送的难点依然存在。为及时将罪犯遣出,监区在提升频次的同时,加大各批次遣送人数,领导多次靠前指挥、带队出征,监区民警连续作战,共同确保遣送安全万无一失。
全力消除隐患,筑牢安全基础
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遣送前,加强会商,出发前落实两次搜身安检,押解途中定时检查戒具、酒精消毒、更换口罩,到达交接地点后,佩戴口罩面罩、一次性手套实施无接触式交接,采取接收方先戴戒具,遣送民警后解除戒具等措施,确保遣送安全。
“每一次遣送都是第一次”“交通安全就是遣送安全”不仅仅是遣送工作中标语口号,更是深植于每一名参遣干职内心的工作标准。安全遣送26年以来,遣送民警不断拼搏、不断奉献,一次次险情及时化解,一处处隐患妥善处置。他们用车轮下每一公里、用监管每个细节、用防疫每个步骤、用干职每份坚守丈量遣送安全,切实经受住了考验,在发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平安北京建设中做出了贡献。
下一篇:心系群众献真情 热心公益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