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如果战争时遇到地方空袭,该怎么做?”
“迅速疏散,躲进人防工程里。”
“对,人防工程就是战时用于人员掩蔽的地方。”
“那同学们知道涉及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的法律有哪些吗?”
“国防动员法、人民防空法、国防教育法……”
7月7日上午,这堂关于“国防安全”的生动法治课,就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讲。
这也是7月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会同省人防办开展的“人民防空铸盾江淮”——国防动员法律法规主题宣传展览暨全省人防系统“多馆联展”普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类似这样的法治课,今年已多次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举办。
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坐落于合肥知名“网红”打卡地——“合柴·1972”文创园对面。
基地于2021年11月底年正式建成启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受众群体广泛,是全国建设较早的省级层面的法治宣传教育馆、展示馆、体验馆。
普法如何更接地气?如何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优势,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
面对这些普法宣传中的实际问题,去年12月,省法宣办印发了《关于报送赴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参观布展计划的通知》。
《通知》要求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申报安排专题布展,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普法宣传。
在省直有关单位报送的布展计划建议项目基础上,省司法厅、省法宣办与各申报单位反复会商,最终确定了22个单位的24个项目列入年度主题普法活动。
布展单位包括党委部门、司法机关、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等重点普法责任单位,预计全年展出时间达到200多天,做到“月月有主题、月月有布展”。
为使得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普法内容依照以需求为导向原则,科学设置普法内容——
聚焦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入宣传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
聚焦“八五”普法重点内容,根据国家和省“八五”普法规划确定的重点普法内容,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突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宣传宪法和民法典;
聚焦服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注重加强对长江保护、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重大任务相关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宣传。
全年普及涵盖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等20余部法律法规。
记者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采访时看到,法治宣传展览在充分利用实物、展板、图片等传统有效普法方式基础上,综合运用视频、VR、云展览等不同展现形式,促进单项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为参观者带来体验式、沉浸式普法的全新感受。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需要,为进一步增强主题普法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今年已举办的13场主题布展均采取线下展览、线上展览和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便于预约参观,省司法厅还积极协调科技信息部门,在安徽法网自助服务栏目开通“法治基地预约”功能,老百姓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参观。
截至7月份,基地共组织开展主题布展13场,接待团体参观近90批次。
省司法厅厅长姜明表示,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安徽着力创新普法机制,强化系统观念,充分调动省直普法责任单位的积极性,利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这一全国较早建成的省级层面的法治文化阵地,持续开展专题普法活动,不断推进国家机关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动各项普法责任的落实,形成“一盘棋”,奏响“大合唱”,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稿件来源:2022年8月1日安徽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