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海晏县“八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有效提升群众遵法守法意识,海晏县秉持着“司法为民”的初心,推动普法宣传“走新”更“走心”,奏响“普法和谐音”。
聚焦基层,齐奏普法“交响乐”。依托基层党组织,设立“法律明白人”,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引导居民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就地化解诸多纠纷。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村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收集群众法律需求,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法律明白人”日益成为群众身边的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实践引导员,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说法普法,极大地增强了普法实效性;聚焦辖区内婚姻家庭纠纷、劳务工资、土地租赁、草场边界、工程欠款、农村赌博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农村赌博治理进乡村、进社区等“组团式普法宣讲”专场活动,补齐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短板弱项。
聚焦人群,共谱普法“和谐曲”。围绕重点领域和对象分类施策,紧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聚焦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融合实际,深入宗教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积极传播法治声音;聚焦各类从业人员,坚持“服务+执法+普法”理念,通过精准有效的靶向式普法,零距离送去法律政策,引导相关从业人员知法理、明事理、顺情理;截至目前,全县开展政策解读、普法教育、法律咨询等活动8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5000余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书籍1万余份,各类法治宣传品2.5万余份。
积极创新,唱响普法“好声音”。结合春季学生开学、旅游旺季、春耕备耕关键节点、妇女节、“宪法法律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找准需求、找对主体、选对内容,积极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精准普法宣传活动。围绕全县重点工作,着力打造寺院法治文化阵地,推出“六小工作法”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彰显法治文化教育、熏陶、浸润功能。通过强化“海晏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利用农村“大喇叭”、标语、宣传资料等传统宣传手段,为各族群众送上“普法大礼包”,营造法治宣传教育强大舆论声势,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普法阵营,真正做到“走对门、找对人”,切实打通新时代普法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阵地先行,吹响普法“集结号”。“八五”普法以来,海晏县立足实际,努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建成一批集“宣传性、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实效性”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让法治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惠及群众,推动全县法治文化建设步入“快车道”,提升群众“见法率”。同时,海晏县将“法”与“景”有机融合,充分运用“廊、亭、墙、栏、场、角”等,依托阵地“小载体”传递法治“大能量”,及时更新县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一条街以及辖区3所藏传佛教寺院等宣传栏版面;在巩固传统宣传阵地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开通快手、抖音等官方账号,拍摄普法短视频,积极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让法律知识“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